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学作品
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 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一场庭前会议说开去
作者:谢龙飞  发布时间:2022-04-07 09:41:17 打印 字号: | |

【内容摘要】因为准备一场庭前会议,让我真正地深入去了解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且被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0位重要英雄模范”——邹碧华,也正是从他的一生当中,我看到了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把握正确方向,永葆忠诚底色;其次,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强化宗旨意识,永葆为民本色;最后,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抓好核心,强化队伍建设。


 双桥法庭法官助理 谢龙飞



自2019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偶尔也会思考如何才能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如何才能推进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高质量发展?

似乎思考这样的问题与我目前的身份并不相符,显得有些忧思过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集体与个人之间密不可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身处于法院队伍当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思考这些问题,与我拿着五千块月薪却操心家乡全省发展大事并无二致,前人将此称之为:“位卑未敢忘忧国”。更何况,作为其中的一员,在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必然也会从中受益,实现个人的发展,此二者不仅并行不悖,反而能相互促进。只是虽经万种思量,但平日的思考不过是零敲碎打,终究不成体系。直到半个月前审理一件生命权纠纷案件。

该案案情虽不复杂,但牵连甚广,舆论风险也比较高,故立案之初便依照普通程序审理,并由我所在审判团队员额法官担任审判长,我则担任该案法官助理。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合议庭决定组织召开庭前会议,并在审判长授权下由我自行主持。让我这样一个刚进法院工作两年不到的新人坐在审判席上面对二十余名当事人,虽然有些惶恐,但的确是跃跃欲试,毕竟,坐在审判席上开庭审案是大多数法律人在法学院学习时的梦想,我自是不能例外。

召开会议前一天晚上进行庭前准备,除了阅卷和复盘庭审流程以外,我还进一步查阅了《要件审判九步法》一书。翻开书的扉页,作者名字——邹碧华便映入眼帘。关于邹碧华,我还在法学院接受法学教育的时候就经常听说,只不过由于他牺牲时我还未接触法学,后来也多接触理论知识,所以了解得并不多。

看完《要件审判九步法》纲要后,我查阅了这位法院系统英模人物的生平。从他的一生中,我找到了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一、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永葆忠诚底色。

首先,要筑牢政治忠诚。人民法院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政法机关一道肩负着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任,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人民法院忠诚与否,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能否稳固,更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人民能否安居乐业,所以从人民法院诞生之日起,它天然的就带有政治属性。当前,国内改革不断深入,难啃的“硬骨头”逐渐凸显: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国家和反华势力屡生事端,甚至将手伸入国内,企图破坏国内稳定局势,阻碍我们发展的步伐。在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之下,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能力,否则一旦犯下方向和道路的错误,再多的努力也是徒然。这也是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将筑牢政治忠诚作为首要任务,并对各级法院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政治轮训的原因。

其次,要忠于国家法律。马克思曾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这句话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除了法律,不会服从于任何人,所以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另一方面,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服从于法律,只能援引法律进行裁判,而不能创造法律,所以法官是法律的仆人。作为审判机关,法院工作的核心就是适用法律进行裁判,所以,忠于法律是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二、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永葆为民本色。

谈到司法为民,必然要谈到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锡五。在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期间,他经常携带案卷下乡,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并采用巡回审理和就地办案等方式审理案件。这样的审判方式在后来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并在解放区推广。进入新时代,以邹碧华和宋鱼水等英模人物为代表的法院干警接过接力棒,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理念。邹碧华每逢春节时都会带着信访干部走访上访者,甚至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都不忘给每位上访户写慰问信。在处理当事人沃根生的信访问题时谈到:“判决虽然没有问题,但是法官既要善解法律,也要善解人意,化解上访者的心结。善待他们就是等于善待自己,我们都是有父母的人”。这样一颗真诚的同理心,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文情怀,令人敬佩。

人民法庭处于法院系统的最基层,是直面群众的最前沿。在派出法庭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我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和人间疾苦,而且感受得尤为真切,所以时常会想到《离骚》和《观刈麦》,想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也在想“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无愧于民。后来工作渐忙,想得虽然少了,但处理每一个案件都会秉持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则,怀揣着爱民之心去做事,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法律和法院人的温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时代人民法院与旧时期衙门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人民的司法机关,而非封建统治的工具。我们根植于人民当中,与人民血肉相连,也唯有人民,才是支撑我们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三、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学习弘扬英模精神,加强队伍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往今来,任何一项伟大事业想要实现长盛不衰、永续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人民司法事业亦不例外。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固然可以从科技含量、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短期速成,但从长远来看,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法院队伍高质量发展上来。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前看毛主席传记,看到他连绵数米的书柜,我明白了为什么他没有泯然众人。那邹碧华呢?为什么他可以被誉为“学者型法官”?为什么他可以独立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和《法庭上的心理学》?为什么他可以是司法改革的牵头者?答案和毛主席一样,就藏在书籍堆积如山的书房里。

诚然,并非人人都需要像邹碧华一样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指导或者参与审理棘手案件,也不可能人人都获得“学者型法官”的美誉,但我们必须要明白,在审判工作高度专业化,并且专业化程度在不断加深的今天,专业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才是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另一方面,要引导队伍坚守法治初心。没有哪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不需要初心如磐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义无反顾,特别是在琐碎、繁重且严苛的法院工作面前。

为什么说琐碎呢?因为有成就感的高光时刻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做着开庭、送达、撰写裁判文书、调解等等,除了夜晚的灯和周末的云,没有人知道。尤其在基层人民法院,每天都面临着诸如民间借贷或者谁家小孩儿出了意外事故、哪对夫妇要离婚、谁家老人无人赡养之类的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和豪气干云,只有长时间调解之后的碎碎念和干渴发软的嘴唇。

为什么说繁重呢?以2020年为例,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数量超过3000万件,法官人均办案数量达到225件。一年按标准的250个工作日计,约等于每个工作日就要处理一个案件,但实际上,在经济稍微好一点的地区,法官人均办案量远高于225件。处理完一批案件本质上无异于抽刀断水而已,因为立案部门没过几天会再分一批,除非“山无棱,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否则案件不会断绝,如同季节一样循环往复,每天淹没在卷宗的海洋里。以我本人为例,2020年的夏天一直在加班,没时间像平常一样傍晚出去散步,后出去散步的时候才惊觉,原来城中花海有花开过。

为什么说严苛呢?因为法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样都不允许出错。一旦出错多一点,轻则受处分和丧失评优评先资格,重则触发名为“玩忽职守”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所以,虽说严苛程度还未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地步,但也相去不远。

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一个国家的杰出代表,他们本身就是一座丰碑,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表达。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学习弘扬英模精神,从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责任编辑:综合办公室